請用微信小程序<重慶新聞網分享圖制作工具>掃碼
請用微信掃一掃分享
美麗田園 幸福鄉村
2022年10月23日 08:29 來源:重慶日報
南川區興隆鎮金花村,民居、田園、山巒,構成一幅美麗鄉村畫卷。特約攝影 瞿明斌/視覺重慶南川區興隆鎮金花村,民居、田園、山巒,構成一幅美麗鄉村畫卷。特約攝影 瞿明斌/視覺重慶

豐都縣包鸞鎮花地堡村,機收人員搶收晚稻。通訊員 熊波 攝/視覺重慶
豐都縣包鸞鎮花地堡村,機收人員搶收晚稻。通訊員 熊波 攝/視覺重慶

  金秋十月,巴渝大地上彌漫著豐收的喜悅。

  在梁平區蟠龍鎮扈槽村,今年種糧大戶高保燕種植了500多畝高山水稻,目前已全部實現顆粒歸倉。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近年來,重慶以農田宜機化、種養精細化、生產綠色化、產業鏈條化、產品品牌化、業態融合化為抓手,大力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用科技創新為品種提質賦能,以三產融合發展延伸產業價值鏈,讓“巴掌田”長出“搖錢樹”,將“雞窩地”變成“聚寶盆”。

  周述光是巴南區南彭街道塔落村首個持證的改廁“土專家”,在他的幫助下,當地30多戶村民用上了干凈衛生的水沖式廁所。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近年來,重慶著眼“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通過各類培訓、拓寬人才來源渠道、發放相關補貼等方式,讓各類人才在鄉村舞臺上大顯身手。如今,全市先后認定農村致富帶頭人2000名,高素質農民2.5萬人,培育農村實用人才52.7萬人。

  今年國慶期間,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主題郵局里的夏布白虎,引得不少游客駐足。該文創產品融合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夏布和土家族圖騰“白虎”的民族元素。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近年來,我市以文化激發鄉村內生動力,加強鄉村遺產保護利用,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開展鄉風文明建設,為鄉村振興鑄魂賦能。今年,全市進一步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抓好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持續深化鄉村移風易俗等,以文化振興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昔日黑臭河溝,今已碧水微瀾。永川區寶峰鎮鳳橋河的轉變,折射出重慶持續向好的農村生態環境。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近年來,重慶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振興之路。去年,重慶完成27條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完成53座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及195公里配套管網建設,創建“宜居村莊”223個、“美麗庭院”10513個。

  鄉村振興離不開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黨員干部隊伍。目前,全市38個區縣、784個鄉鎮、11193個村(社區)均按期換屆,提拔重用脫貧區縣干部240余名,選派6600余名干部駐村,村(社區)“兩委”成員平均年齡下降4.5歲,大專以上學歷提高12個百分點,班子結構明顯優化。

  產業興、人才齊、文化濃、生態美、組織強,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上,重慶正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奏響更昂揚激越的“三農”樂章。

【編輯:陳媛】
美女自慰白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