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微信小程序<重慶新聞網分享圖制作工具>掃碼
請用微信掃一掃分享
研究課題測試電單車適用坡度 專家建言多舉措為出行添“綠”
2022年06月23日 20:03 來源:中新網重慶

  中新網重慶新聞6月23日電(記者 劉賢) 電單車比自行車適用的坡度范圍更廣,比汽車更環保,正逐漸受到關注,尤其受到中短途通勤人士的青睞;但也存在出行需求大、引導管控匱乏、研究成果較為空白的情況。共享電單車在山地城市如何蓬勃發展,為城市出行添“綠”?林同棪國際工程咨詢(中國)有限公司相關專家近日就此問題對媒體進行解讀。

  為探索前述問題,林同棪國際(中國)山地城市可持續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國內電單車巨頭哈啰單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手開展關于電單車騎行的相關研發課題。近日,相關研究成果部分公開。

  課題研究團隊分別在重慶市渝北區、南岸區開展了調查。據林同棪國際(中國)山地城市可持續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趙聰霄介紹,調查數據顯示,18-30歲共享電單車用戶占總用戶數的59%,30-50歲用戶占總用戶數的32%。

  分析共享電單車使用數據顯示,工作日、周末及節假日的出行規律和出行范圍存在顯著差異。大部分出行仍以組團內部中、短途出行為主,平均出行距離約為7km。此外,根據使用頻率與出行目的的交叉分析結果,“幾乎每天使用”用戶組騎車通勤/上下學的比例占到了41%,而“偶爾使用”用戶組僅占比9%。研究團隊表示,這說明共享電單車已逐漸演變成當代上班族的日常通勤“剛需產品”。

  研究團隊通過對市區內多個高陡坡路段開展騎行測試,探尋不同縱坡、不同路面鋪裝、不同道路環境等因素下的電單車爬坡能力。測試結果發現,電單車基本具備完成山地城市陡坡路段(9%-12%)的爬坡能力,但在縱坡大于11%的情況下出現了爬坡困難的情況,爬坡速度出現大幅下降。

  林同棪國際工程咨詢(中國)有限公司道路交通總工程師龔華鳳告訴記者,自行車一般適用的最大道路坡度是2.5%,坡度達2.5%時,就要限制坡長。而電單車的動力基本可以適應山地城市的出行,如重慶兩江新區一帶,極少有電單車騎不上去的陡坡。

  作為一種綠色且適用性較廣的交通工具,電單車如何才能得到廣泛使用?龔華鳳分析,城市可分為新建區域和建成區域。對于新建區域,相關部門規劃時,要將電單車這種出行方式納入考慮之中,盡量將城市道路坡度控制在10%以內;同時要讓這種非機動車道“成網”,方便騎車者出行。對于建成區(老城區),建議梳理該區域哪些地點適合投放共享電單車,如地鐵站、公交站接駁點;同時可以考慮將現有的車行道壓縮,騰出專門的非機動車道空間。(完)

值班編輯:陳佳欣

【編輯:黃維正】
美女自慰白浆